以“海绵+”理念全面提升城市品位 打造海绵城市建设“迁安样本”
来源:河北日报 时间:2018-05-07
初夏时节,迁安市滨湖东路东侧绿化带景观公园每天都会迎来众多遛早、健身的市民。“前几天下了场大雨,可第二天这路面上连个水珠泥点都没有!”走在洁净干爽的透水路面上,退休工人张前进高兴地说,是海绵城市建设让咱迁安人的生活品质又提升了一个档次。
“海绵城市既是一种城市建设模式的创新,更是一种城市发展理念的转变。”迁安市委书记张淑云表示,自2015年4月入选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以来,迁安市始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重要指示精神,把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促进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倡导“海绵+”理念,并将其渗透到每一项民生工程中,系统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水生态和水文化问题,既提升了城市的“面子”,更优化了城市的“里子”,一个“人水和谐”的魅力迁安呼之欲出。
“作为全国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中唯一一个县级市和我省唯一一个全国海绵城市试点城市,我们既无同类城市参照,也无现成经验可循。”迁安市委副书记、市长韩国强告诉记者,三年来,迁安市摸索出一整套“专家引导、政府主导、部门推动、民众参与”的工作原则和“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统筹建设”的建设路径,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建设目标,努力为全国县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迁安样本”。
海绵城市建设之初,迁安市首先特邀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清华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作为技术支撑团队,并聘请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标准编制了《迁安市海绵城市建设区专项规划》,专业性地提出“渗”、“滞”、“蓄”、“净”、“用”、“排”多目标雨水控制为导向,按照“系统建设、分区实施、类型全面、重点突出、成效可见”的基本原则,在21.5平方公里示范区域内,实施建筑与小区、绿地和广场、道路与管网、给水与污水处理、能力建设等5大类189项海绵工程。同时,按照“一个智库管到底”的方式,由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提供为期三年的全程技术服务:规划设计阶段,侧重开展海绵城市顶层规划设计;施工建设阶段,重点进行项目的设计文件指导和审查。
按照试点计划,迁安市海绵城市建设投资33.99亿元。为保证充裕的建设资金,该市将海绵城市可经营项目和非经营项目进行合理搭配,采取将PPP项目整体打包方式引进社会资本,建立起政府与社会资本风险分担、收益共享的投融资体制机制。为有效撬动民间资本参与海绵城市建设领域,迁安还拓展了PPP项目实施模式,将189个项目分解,76个项目由政府自营,113个项目由社会资本运营,通过分类确认建设模式,政府全额投入老旧小区、绿地广场改造;对于新建、在建小区改造,生态停车场、绿化成本投入等政府实行差额补贴;针对未开发建设地块,通过规划管控,让开发商、社会资本参与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综合工程、民生工程。”本着这一共识,迁安市创造性地提出“海绵+”理念,一方面,把海绵城市建设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结合起来,“四城同创、四城齐抓”;另一方面,把海绵城市建设的重心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的老城区倾斜,向存在排水不畅、设施老化、雨污管道混接、配套不足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的区域倾斜,借海绵城市建设的“有形之手”,强化补足民生工程中的薄弱环节。目前,全市参与海绵改造的老旧小区及城中村绝大部分同步实施了雨污管网分流改造,增设了热力、燃气设施,平整了道路,并适当增加了路灯、健身器材以及儿童游戏空间。
“历时三年的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即将完成,用长效机制来保证后期的管理是我们面临的最艰巨任务。”在迁安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局长张小彬告诉记者,依据迁安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实施计划,迁安建立了海绵城市一体化信息平台,可以时刻监控水质、流量、液位等重要系统信息,为后期考核、运营等提供依据。“海绵城市需要科学化建设,更需要智慧化管理。”张小彬说。(记者王小勇、汤润清、王育民)